古兰似海

2024年07月18日
卡拉·鲍尔
978-986-94865-7-6
1998年02月23日
总浏览: 439
今日: 2

内容简介

《古兰似海:用生活见证伊斯兰圣典的真谛》(If the Oceans Were Ink: An Unlikely Friendshipa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the Quran) 这本书以现代英伦的学术背景连接上传统的印度大陆穆斯林,借着一位西方女记者学习了解伊斯兰的经典《古兰经》与讨论、参访穿插,探讨伊斯兰的人生观,对《古兰经》做出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值得一般大众参考。本书同时提出一个重要并且严谨的课题:从「东方学」的角度探讨研究甚至批判与伊斯兰相关的事务,其产生的结论,必然不同于穆斯林从信仰的角度发展出来的伊斯兰文化与典章制度。

 

真主安拉给全人类的生活目标与使命,不会有双重的标准或特例。伊斯兰的宇宙观念明确凸显人类的自主与因此而负起的责任,以及分享的义务与权利。伊斯兰教义明确指出,人类社会是多元共存的宽容社会。宽容的涵义是指,容许不同信仰与观念的存在,而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来处理事情;或许用当下流通的「同理心」来解释宽容,较能达到普及的概念。诸如饮食的偏好,甜酸苦辣香臭各有所好,不能勉强,也无法勉强。伊斯兰倡导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不分种族、地区、时空的,而且在顾及大众利益的同时,也宽容的尊重与区别不同的习俗、语言、种族,尽量保留包括信仰、习俗等文化特色。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仍然将这个传统保留至今,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在西班牙长达七百年的穆斯林文化中发现穆斯林与基督徒、犹太人共同发展出来的灿烂文明。而阿拉伯世界中留存至今的非伊斯兰信仰、伊朗的祆教、东南亚地区的穆斯林宽容的接纳了来自中国与印度的非穆斯林共同生活至今,都印证了伊斯兰的宽容。《古兰似海》在第一章中提到有西方知识分子怀疑没有温和宽容的穆斯林,然而,诚如作者卡拉·鲍尔所言,诸如塔利班等团体并未真正理解、遵循伊斯兰。

 

相对的,我们也可以发现,偏激与恐怖的产生,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教育、伦理、宽容的同理心出现了危机而产生的;这些缺陷是绝对与宗教或族群、地区无关。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为消弥人类社会里 的一些歧见而贡献一份心力? 或许台湾的读者能从《古兰似海》当中找到伊斯兰宗教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作者简介

暂无

在线阅读

暂无评论

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至少2个字符)
请输入您的称呼(至少2个字符)
请输入有效的邮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