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朝代簡史: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穆斯林政權
内容介绍
歷史上的伊斯蘭世界涵蓋了多種語言、種族與文化,東起印尼、東南亞,西至北非、西班牙,幅員之廣大,要瞭解多元龐雜的伊斯蘭歷史,似乎令人望而生畏。《伊斯蘭朝代簡史》讓對伊斯蘭歷史有興趣的初學讀者,也能夠一次掌握各地區的文明歷史,名列186個朝代的統治者及在位年份,並簡潔描述該時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對於世界歷史的研究者,《伊斯蘭朝代簡史》則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參考資料,以地區分類,再羅列各個伊斯蘭朝代的精確編年,考證紮實,方便研究者查找。 《伊斯蘭朝代簡史》更彌補了在台灣伊斯蘭歷史研究的缺憾,提供簡明又全面的歷史敘述,開展世界史觀。
作者简介
英國歷史學家、東方學家,專長為伊斯蘭、中東與中亞歷史文化研究。曾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艾希特大學客座教授、《伊朗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Iranica)的顧問編輯,另外還曾擔任《伊斯蘭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of Islam)主編之一,其中有近兩百篇文章出自博斯沃茲之筆。 除了百科全書和各大學術期刊的數百篇文章,博斯沃茲一生著作等身,曾著《嘎茲納朝:阿富汗與東伊朗的帝國》(The Ghaznavids, their empire in Afghanistan and Eastern Iran 994-1040)、《阿富汗與中亞的伊朗中世紀史》(The medieval history of Iran, Afghanistan and Central Asia)、《阿拉伯人、拜占庭與伊朗:早期伊斯蘭歷史與文化研究》(The Arabs, Byzantium and Iran. Studies in early Islamic history and culture)等多部著作。其中,《伊斯蘭朝代簡史》為從事穆斯林歷史研究者必備的參考書籍,已被翻譯成阿拉伯文、波斯文、俄文、法文等多國語言。
審訂者簡介
林長寬
現執教於成功大學歷史系,且曾任教於政治大學,設立「伊斯蘭文明與思想研究中心」。為推動台灣伊斯蘭研究,發起「台灣伊斯蘭研究學會」,並擔任第一任與第二任理事長,研究領域為伊斯蘭歷史文化,致力於促進宗教文化對話。
譯者簡介
張人弘
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畢業,喜愛閱讀、翻譯,酷嗜將筆墨中絢爛輝煌的世界帶給更多讀者,現為兼職譯者。
目录
導讀:伊斯蘭世界歷史簡述(林長寬)
編輯體例
參考文獻縮寫對照表
導論
第一章:哈里發時期
第二章:西班牙地區
第三章:北非
第四章:埃及與敘利亞
第五章:塞爾柱突厥政權前的兩河流域
第六章:阿拉伯半島
第七章:西非
第八章:東非
第九章:塞爾柱突厥政權前的高加索與波斯西部
第十章:塞爾柱突厥政權前的波斯東部與中亞
第十一章:塞爾柱政權及其附庸國
第十二章:安那托利亞的突厥政權
第十三章:蒙古人與其中亞及東歐的繼承者
第十四章:蒙古政權後的波斯
第十五章:蒙古政權後的中亞
第十六章:阿富汗與南亞
第十七章:東南亞與印尼
朝代一覽表
阿拉伯文拼音對照表
索引
前言
自西元七世紀起至十六世紀,穆斯林勢力幾乎主導了東亞、歐陸以外地區歷史的發展;而整個中世紀世界文明的發展,除了東亞的中國之外,歐洲地區文明的發展也幾乎是以伊斯蘭中土(central lands of Islam)為向背。伊斯蘭文明的發展歷史無法單獨以區域史看待之,著名的美國伊斯蘭文明歷史學家馬歇爾‧哈濟生(Marshall G. S. Hodgson, 1922-1968)即主張必須將伊斯蘭文明史置於世界文明的架框研究之,其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與作用,而我們也應該去理解伊斯蘭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對歐洲文明發展的影響。因此有些穆斯林學者認為伊斯蘭歷史是中世紀世界史的核心,並將穆斯林視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角。實際上,伊斯蘭文明奠基於古波斯薩珊(Sāsānīids)與羅馬拜占庭文明,並融合之,且將這些文明伊斯蘭化,進而刺激現代西方文明的快速成長。整個伊斯蘭世界歷史的發展從所謂的西亞(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為中心,透過不同的途徑,逐漸含括歐亞非三洲的世界歷史;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還包含了南歐的伊比利半島(地中海區),現代的伊斯蘭世界更包括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往東延伸到東南亞的馬來世界,往西到達大西洋岸的西非,包含所謂的「黑色非洲」地區。雖然阿拉伯人建立了第一個伊斯蘭朝代,或稱之為「阿拉伯帝國」(the Arab Kingdom),在伊斯蘭世界歷史舞台上扮演主角的並非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突厥人,特別是西元十世紀以後的歷史發展。因為伊斯蘭發源於阿拉伯半島,故理解伊斯蘭世界史必須從西亞地區的伊斯蘭中土(central lands of Islam)歷史著手。
暂无评论
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吧!
发表评论